章忠民教授应邀在上海市委党校第十九届青年学术论坛作主旨发言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2-10-23 09:39:31

20221022日,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第十九届青年学术论坛以线上直播、线下会议结合的形式顺利举办。党的二十大是中国共产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是党和国家政治生国化研究,本届论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为主题,旨在激励广大青年学者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认识,推进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本次论坛吸引了3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积极参与。来自全国各单位、各高校的专家学者共围绕“党的二十大会议重要精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飞跃”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论坛议程共分为三个阶段:开幕式由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研究生部主任袁峰教授主持,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梅丽红致辞;在主旨发言阶段,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刘靖北教授作题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重大原创性贡献”的主旨发言、上海财经大学资深教授鲁品越作题为“新时代产生新伟大理论”的主旨发言、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孙力作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飞跃中的大历史观” 主旨发言主、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章忠民教授作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新的飞跃的深刻意涵与当代价值”的主旨发言、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王公龙教授作题为“中国式现代化:‘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伟大创造”的主旨发言;在提问交流环节,章忠民教授、鲁品越教授、孙力教授、王公龙教授等就线上线下观众所提出的相关问题,作了全面而精准的回答,深切回应了青年学子浓厚的问题意识、理论兴趣和家国情怀。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新的飞跃的深刻意涵与当代价值”的主旨发言中,上海财经大学章忠民教授首先就“党的二十大精神阐释”向同学及观众分享了自己在学习二十大报告及会议精神过程中的感悟和见解。一是要基于二十大报告要点和精神,深化对中国共产党“能、行、好”历史主线及理论根脉的思考探析,党的二十大将“能、行、好”这一叙事逻辑的根基明确归纳为“马克思主义行”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由此鲜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两个结合”,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本土化,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产生新飞跃的理论品格和实践能力;二是党的二十大报告要点再次重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和系统逻辑,体现为从“八个明确”到“十个明确”的概括升华、“十四个坚持”的治国理政基本方略以及“十三个方面成就”所蕴含的新时代变革;三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着重强调要“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深刻展现了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历史紧迫性、现实重要性和逻辑必然性,诠释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化的内在关系及深层意涵,为我们进一步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提供了科学方法论。

章忠民教授随后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新的飞跃的深刻意涵与当代价值”这一重大理论议题:第一,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新的飞跃的战略逻辑”方面阐述了新的飞跃的战略意味、现实所指及实现动因。一是第三个历史决议提出“新的飞跃”论展示了理论与实践辩证互动的百年进程、彰显了坚定“两个确立”的政治感召、贯彻了党一脉相承的人民至上价值立场、体现了新时代业已处于至关重要的历史经纬。二是实现新的飞跃并不只是一种政治话语体系的提升与嬗变,从理论层面、实践层面、历史层面和本质层面上看更是理论跃升厚植于客观实践的事实判断、价值判断和时代突破,进而可以更深层次地透视出实现新飞跃“以马化中”和“以中化马”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内在逻辑主线。三是从历史逻辑、现实逻辑、政治逻辑和内在逻辑的四维视角解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何以实现新的飞跃的多重动力和因素,有助于深入掌握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第二,章忠民教授把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演进图式和新飞跃的理论形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新的飞跃的深刻意涵”。一是从“两段论”到“三分法”、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后经历了“三次结合”的历史进程,这一整体性的历史动态构图充分彰显了实现新飞跃的历史意义和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新的时代命题的系统回答与创新突破,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新的飞跃具备了成熟的理论形态。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时代背景下锤炼生成了深刻的本质内涵,通过坚持“两个结合”与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实现新的飞跃具有了党的理论创造同中华文化基因和历史渊源相融合的深远意蕴。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新的飞跃成为了当代中华文明发展的一条重要主线,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互促互进、辩证联动、同向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重要方面。第三,从唯物史观视角出发,提出要将“五史”作为深入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新飞跃当代价值的重要载体,一是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新的飞跃所蕴含的唯物史观规律启示、发扬新的飞跃当代价值,是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奋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二是强调树立正确大历史观的重要意义,只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百年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中才能深刻理解实现新的飞跃的逻辑、意涵与当代价值。三是要坚持史论结合、守正创新,在党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整体历史叙事进程中,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掌握历史主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彰显科学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和磅礴生命力,从而“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新飞跃的当代价值”。章忠民教授结合自身研究思考的经历与感受,向大家做了生动详实的观点分享,并积极回应同学们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互动成效,增强了同学们对于思想理论的兴趣。

本次论坛通过全体专家学者与青年学子的共同研讨和深切互动,在党的二十大精神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性贡献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和显著成效,既为下一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重要精神打下了深厚基础,也为凝心聚力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学科新发展提供了有所助益的学术支持。


(供稿、供图:郭玉琦、谷娣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