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社
《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共有宣言展厅:宣言中译·信仰之源、望道展厅:千秋巨笔·一代宗师和珍档厅: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三大板块。在复旦大学“星火”党员志愿者的讲解下,同学们认真参观了首个《共产党宣言》中译本和各语种及各年代不同版本的《共产党宣言》,深刻了解了陈望道同志的生平事迹及翻译《共产党宣言》的历程和影响。这一过程仿佛让我们穿越时空,重温了那段在风雨飘摇中仍坚定追求真理的革命岁月。
一路瞻仰,一路学习。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依次参观了“诞生:阶级使命、人类解放”展厅、“共震:华夏使命、道路抉择”展厅、“中译:承译巨著,传播火种”展厅和“影响:信仰之源、时代担当”展厅。在这里,同学们深刻领悟到《共产党宣言》作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永恒的信仰之源,始终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此次参观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让马院学子对《共产党宣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让我们感受到了陈望道同志追求真理的强大精神力量。活动的最后,同学们纷纷分享观后感,并与李敏老师积极讨论“为什么真理的味道是甜的”这一问题。
SUFE 学生感悟
崔泽鹏(2023级 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专业 博士研究生)
马克思在中指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只有彻底,才能说服人,才能掌握群众,就能转变成改变世界的物质力量。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证明了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真理性,陈望道先生第一个完成了《共产党宣言》中译本,把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带到中国,有力推动了中国人民的社会实践,彻底改造了中国社会。
宋子墨(2023级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博士研究生)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瞻仰陈望道旧居是马院人自己给自己上的一堂大思政课,是马院学子省思自我的宝贵机会。从陈望道先生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中,能够品味到真理的味道、感受到信仰的力量。马院人要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基,常记真理为何、信仰所向,通过真学笃行,辐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光辉,掌握思想政治教育鲜活叙事的本领。
田小双(2023级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硕士研究生)
此次参观陈望道故居,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感触颇深,“心中有信,方能行远”。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里,以陈望道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勇敢无畏,播撒信仰的火种,他们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探索和追寻真理的道路上扛起了历史和人民赋予的重任,不负初心和使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做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仰者和传承者,在回味信仰之甘、精神之甜中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闫爽(2023级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硕士研究生)
真理的甜味蕃生,信仰的光芒闪耀!作为中国最早翻译《共产党宣言》中文版的先生,陈望道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传播给予了中国革命重大的推动力。在先生的故居中,可以看到陈列的《共产党宣言》的多个版本,也能够感受到一位富有理想的先进知识分子的生命风貌和坚定的爱国与共产主义信念。
胡皓冰(2023级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硕士研究生)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从“宣言中译·信仰之源”到“千秋巨笔·一代宗师”,再到“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在陈望道旧居与不同版本,形态各异的《共产党宣言》面对面,在一间又一间简朴的房间回溯陈望道先生的生活印记与工作点滴。身处陈望道旧居,真实感受到《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译本的正式出版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与进步的意义之大,深切体会到陈望道先生从事革命工作的觉悟与坚守真理的精神。马克思主义为共产党人不断前行注入信仰的力量,在历史的惊涛骇浪中闪耀着真理之光,此时此刻更是在每一位驻足停留的参观者心中熠熠生辉。
袁慧(2023级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硕士研究生)
《共产党宣言》是灯塔,是路标,为每个共产主义者照亮前行的路。作为第一个将《共产党宣言》译成中文的传播者,陈望道先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参观陈望道纪念馆,更让我们切身体会到共产主义事业的艰辛与不易。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座游船上,至今我们党已经走过了百年岁月,百年风雨兼程,百年艰苦奋斗。各种形态各异的《共产党宣言》呈现在眼前,也呈现在我们心中,让人心潮澎拜,深刻感受到它蕴含其中的巨大力量。
(供稿:唐魏、赵静静 供图:赵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