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法治思维,提升法治素养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成功举办主题大课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3-11-29 20:22:45


1128日下午,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在上海财经大学艺术中心举办了以“培养法治思维,提升法治素养”为主题的秋季学期主题大课。此次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既推动了我校“大思政课”建设有序进行,也有助于增强上财学子的法律意识与法治观念。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裴学进老师主持了本次主题大课,上海同佳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孙周律师应邀作题为“建立法治思维,拥抱创新时代”的主题报告,我校《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全体教师、大一新生共近千人参与学习了本次思政主题大课。

孙周律师通过分析包括“大学生被骗350万案”“大学生校园贷”“大学生涉嫌帮信罪案件”等大学生涉及违法的七个案例,希望同学们能够引以为鉴,顺利度过大学生活。他总结了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的特征,包括:犯罪数量上升、低龄化趋势、人身伤害为主、存在法不责众心理、冲动型犯罪。为了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他呼吁大学生应该具备包括经济学知识、法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在内的基础知识体系。孙律师指出,法治具有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以及保护个人权利的重要性;而大学生养成按照规则办事的法治思维,对处理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乃至今后的人生有重大影响。他还指出,学习法律对个人影响重大,主要表现为:丰富法律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以及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他希望同学们能灵活运用学习法学理论课、关注案例分析、阅读专业书籍等多种途径学习法律知识。他还介绍了法律的分类以及在刑法、民法典、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违法典型行为,提醒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警惕校园贷、警惕各类招聘与兼职陷阱。最后,孙周律师希望同学们能提升法治意识,善用法治思维对待生活、学习及工作中的问题,在法律的边界内不逾矩,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珍惜美好大学生活,书写人生华彩篇章。

主题大课结束之后,同学们感受颇丰,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想。朱辛格同学感慨道,“听了本次法治主题大课,我受益匪浅,主讲人用专业不枯燥的语句向我们科普了法律的严谨和重要性,也传递了不遵守法律的后果,其中列举的案例更是让我触目惊心。法治,是我们行为的底线,但不应该是我们内心的底线,当我们仅仅把标准定为,不违法,不触犯法律,那么我们的道德何在,温良恭俭何在呢?因此,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在尊法守法用法的同时,更应守住道德的底线,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青年!”陈乐文同学表示,“我认为,法律的实施是法治建设的关键环节。我们需要加强法律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执法力度,确保法律的严格执行和有效实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作用。回顾这场大课,我深感只有坚守法治原则,我们才能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公正和公平,只有自觉遵守法律,不触碰法律红线,才能共建美好社会。同时,我们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以应对新的问题和挑战。”周沛源同学提到,“在听完下午的法治主题大课之后,我收获颇丰。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石,它能够确保公民权利的保障,维护社会秩序,以及推动经济发展。这次大课介绍了许多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如合同法、刑法等。这些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法律规定,也可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总的来说,这次法治主题大课让我对法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法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我相信这些知识和认识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供稿、供图:张琳琳)